“小記者太優秀了,提問精煉,落落大方!”“視頻有質量、有新意,孩子們得到了全面鍛煉?!薄? 月19 日,張家界市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中學小記者胡晨面帶微笑,和校長李軍面對面,淡定自如地對話,相關短視頻在湖南教育新聞網發布后,大家紛紛“點贊”。
2021 年,湖南教育報刊集團(以下簡稱“集團”)決定啟動純公益性的小記者站建設計劃,當年 11 月,集團首個小記者站在芷江侗族自治縣掛牌。兩年來,小記者站計劃受到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廣大師生家長的熱烈歡迎,截至今年 7月,小記者站已從 1 個縣發展到 24個縣(市、區),從 1 個地區覆蓋到省內 12 個市州,253 所學校成立小記者站,共有小記者 5000 余名。據統計,僅 2022 年 9 月以來,小記者就發表各類報道 2000 余篇。
孩子們拿上筆和本子,背起相機,用腳步丈量校園,用筆觸記錄教育,用聲音播報故事,用眼睛觀察世界,通過新聞報道,他們充分展示了新時代湖南教育改革發展的豐富成果和青少年的時代風采,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湖南教育報刊集團小記者。
小記者 大平臺
湖南教育報刊集團發軔于 1950年創刊的《湖南教育》雜志,毛澤東主席曾兩次親筆題寫刊名。70 多年來,集團始終堅持“服務教育、辦刊育人,傳承文化、傳播文明”的初心使命,講好湖南教育故事,傳播湖南教育聲音,是湖南教育新聞宣傳主陣地、主渠道、主力軍。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把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優先發展戰略地位,開啟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歷史新征程。作為全省規模最大的期刊社和唯一的教育媒體集團,全國綜合實力最強的教育報刊社之一,湖南教育報刊集團該怎樣為教育強國建設作出自己新的貢獻?
“教育新聞宣傳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媒體同樣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焙铣霭嫱顿Y控股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董事熊名輝認為,教育媒體既有著濃厚的傳媒屬性,更有著天然的教育屬性,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五育并舉”,推行素質教育,應是教育媒體的使命和責任。因此,在兼任湖南教育報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時,他就一直在思考,湖南教育報刊集團該怎樣進一步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自己的新貢獻。
基于這樣的出發點和湖南教育報刊集團的獨特優勢,熊名輝提出了“小記者站建設計劃”,由集團新媒體部與通聯部牽頭出臺方案,并在芷江啟動試點工作,之后在全省逐漸鋪開。2021 年 7 月,“雙減”政策發布,更與“小記者站建設”初衷不謀而合,為小記者計劃實施帶來了政策東風。湖南教育報刊集團黨委也正式決定啟動“小記者站建設計劃”。
“‘雙減’的目標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媒體應大力作為,為全面育人搭建獨特平臺,構建媒體、政府、學校共同育人的大格局?!蓖鯓浠苯尤魏辖逃龍罂瘓F黨委書記、董事長后,高度認識到小記者站建設發展的重要意義,他強調,集團要勇擔使命,發揮自身的優勢,加強中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社會責任感等,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同時,集團要進一步為廣大學校提供新聞宣傳的平臺,講好學校的教育故事,展示良好的教育形象,促進學校與媒體、學校與家長、學校與社會的良性互動,推動全社會形成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輿論氛圍,助力教育強省建設。
也正是如此,“小記者站建設計劃”從一開始就定位為純公益性質,湖南教育報刊集團黨委還一直強調要高質量、高品質建設,在人、財、物和媒體平臺方面給予有力保障。
湖南教育報刊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李凌芳介紹,湖南教育報刊集團黨委堅持完善頂層設計,整體系統推進小記者站建設,在建站模式上,采取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共建的方式,助力小記者站穩定、有序發展 ;在制度建設上,出臺小記者站遴選、激勵、培訓、考核等相關規章制度,推進小記者站規范化、科學化管理 ;在條件保障上,加大人、財、物投入,確保小記者站順利、高效運行。
2022 年,湖南教育報刊集團整體升級湖南教育新聞網后臺系統,專門開設“小記者”頻道,刊發小記者報道(文、圖、視頻),設置了“小記者在現場”“小記者報道”“小記者風采”“文學園地”等欄目,為小記者施展才華、展示自我提供了廣闊舞臺。
記者看到,在“小記者風采”欄目,湖南教育新聞網為每位小記者都提供了一個風采展示的專屬頁面?!拔覠崆信瓮c各位小記者成為好朋友,和大家一道認真學習新聞采寫技巧?!薄爱敽靡幻∮浾卟⒉蝗菀?,但是有夢便有了方向,我愿為夢想努力拼搏?!薄刂?7 月底,已有近千名小記者分享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以及成為小記者后的喜悅與夢想等。
不僅是集團主辦的湖南教育新聞網提供平臺支撐,湖南教育報刊集團黨委委員、董事,總編輯吳新宇還介紹,集團深耕教育 70 余年,目前編輯出版發行《湖南教育》《幼兒畫刊》《小學生導刊》《初中生》《高中生》《愛你》《年輕人》7 種 18 本期刊,代管中國教育報刊社湖南記者站,擁有強大的行業優勢、人才優勢和媒體優勢,為小記者站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同時,集團擁有各類編輯、記者 100 余人,博士研究生 2 人,碩士研究生 40 余人,高級職稱 16 人,各級作家協會、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攝影家協會會員等 30 余人,集團主辦的中南教育智庫擁有省內外高校知名教授、名優校長教師等專家 400 余名,強大的專家團隊可為孩子們提供專業的指導。
小記者 大作為
湖南教育報刊集團小記者站建設模式獨特 :以縣為單位進行整體建設,在各縣、市、區教育(體)局成立小記者站總站,一般從全縣(市、區)遴選 10 所中小學校設立小記者站,每所學校遴選 20 個有興趣的學生擔任小記者,實行網格化管理。
2021 年 11 月 16 日上午,湖南教育報刊集團首個小記者站——芷江小記者站授牌儀式在芷江侗族自治縣第一中學舉行,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楊賢德出席活動,他表示,小記者站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一個了解社會的窗口、一個良好的學習實踐平臺、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跋M平∮浾邆兡茉谶@個平臺上展示自己、拓展視野、增長見識、豐富閱歷,將芷江小記者活動打造成芷江教育的閃亮名片,推動芷江教育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睏钯t德說。
為將小記者站做好、做強、做出特色,芷江侗族自治縣教育局還制定下發了《芷江侗族自治縣“小記者站”工作實施方案》,建全校長帶頭抓的機制,將小記者工作納入學校重點績效考核、納入年度工作要點、納入局黨委重要議事日程,并對各學校小記者站工作開展情況實行月通報、期小結、年考核制度,極大地調動了學校、師生的積極性。
小記者站在芷江“一炮而紅”,荷花池小學、城南小學等學校還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小記者選拔大賽。手持小話筒、穿上紅馬甲、當上小記者成為很多孩子的夢想,“我是湖南教育報刊集團小記者”這句話成為孩子們的無上榮耀。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小記者站已覆蓋芷江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目前已建立 19 個分站,培育出由 57名站長、執行站長、指導老師和 322名小記者組成的工作隊伍。2023 年,芷江小記者站入選湖南首屆基礎教育創新案例 20 個區域案例之一。
芷江試點的成功為小記者站的大面積推廣提供了范本。2022 年 4月 29 日,安化小記者站正式授牌 ;2022 年 11 月 22 日,沅陵站成立 ;2022 年 3 月 9 日,資陽區站建成……截至今年 7 月,已有 24 個縣(市、區)教育(體)局成立小記者總站,253所學校成立小記者站,共有小記者5000 余人。兩年來小記者站的順利運行表明,這個模式是十分成功的。
沅陵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總站長向陽表示,湖南教育報刊集團沅陵小記者站的建立,一方面能夠提高沅陵縣教育內涵式發展水平,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另一方面,沅陵縣也能通過小記者們切身的體驗、發現、思考及感悟,把學校部分常規工作,特別是一些亮點、特色工作推介出去,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沅陵校園及沅陵教育。
常德市鼎城區小記者站建站于今年 3 月初啟動,各校熱情較高,共有 11 所學校成立小記者站、220名學生成功入選小記者。區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歐明艷表示,鼎城小記者站的成立,可謂籌謀已久,期待已久,既為同學們提供了展示自我聰明才智的機會和舞臺,也為鼎城的教育宣傳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
資陽區教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總站長鐘友勝表示,湖南教育報刊集團資陽區小記者站的成立,是全區深化教育評價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深入推進“雙減”工作,全面提高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同學們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鍛煉人際交往能力,提升媒介素養和寫作能力。
雨湖區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總站長王紅寄語小記者們要志存高遠,從小樹立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意識,培養社會責任感 ;要多讀優秀的課外書籍,從小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當好學校發展的小宣傳員 ;要多參加學校和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細心觀察,認真聆聽,切身體驗,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歌頌新時代雨湖好少年,講好雨湖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好故事。
小記者站在全省多點開花,且“每朵花”都開出了自己的特色。
新邵縣將小記者工作納入學校年度工作計劃、德育工作計劃、團隊工作計劃,將小記者工作與共青團、少先隊活動,與德育實踐深度融合,讓小記者擔任文明監督員、安全宣傳員、黨史故事講述者、愛國教育基地小導游、學校新聞播報主持人,讓小記者登上學校日常管理“大舞臺”,成為學校小主人。
慈利小記者站擴大創作范圍,讓小記者對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事、景、情進行采寫,寫出自己的新發現、新理解、新體驗、新感悟,還策劃了《我是家鄉“推薦官”》系列報道,張家界的莓茶、慈利縣甘堰土家族鄉的臘味、歷史文化名城——九溪古城等都通過小記者的筆墨“香飄”各地。
衡陽縣把小記者站打造成農業大縣教育宣傳一張名片,并建立小記者站培訓機制——“六個一”工程,即一是新聞采寫常識 ;二是閱讀與活動心得體會寫作 ;三是語言交際技巧 ;四是新聞照片拍攝基本常識 ;五是視頻制作技術 ;六是小記者作品欣賞。學校、老師和小記者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
為加強小記者站管理與交流,從 2023 年開始,湖南教育報刊集團每個月都推出《小記者站簡報》,作為小記者站工作內部交流資料,發布各個小記者站建設動態、內容排名、優稿點評等。哪些作品好,為什么好,這些都在簡報里一目了然。每期的簡報都成為大家交流、學習、分享的“參考書”。
小記者 大成長
怎樣培養好小記者呢?多方發力。
在省級層面,湖南教育報刊集團充分調動資源,全面加強小記者培養?!靶∮浾哒具@個平臺,一直堅持的是高品質定位?!焙辖逃龍罂瘓F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胡力豐表示,希望小記者們通過充分鍛煉,不斷提高采訪、寫作、攝影、評論、編輯、演說等能力,培養孩子們家國情懷,全面提升綜合素養,促進小記者“做教育的發現者、做夢想的記錄者、做文化的傳播者”。
開展新聞報道,撰寫新聞稿件,對于很多指導老師和小記者來說,都是“第一次吃螃蟹”,有些無從下手。為此,湖南教育報刊集團安排專業的編輯記者隊伍,負責指導老師和小記者。編輯們貼心地策劃了很多主題報道,比如“致敬校園勞動者”“我和我的家鄉”“小記者走基層”“身邊正能量”等,一步步引導大家“入門”。
晚上 8 點,湖南教育新聞網編輯部的辦公室經常燈火通明,編輯們還在一幀幀調整視頻。為讓小記者的稿件及時發布,編輯們在“幕后”耐心守護,一對一指導,一句句修改,一字字斟酌,力求每件作品,以最完美的樣態,呈現在大家面前。
不僅如此,湖南教育報刊集團通聯部還組建一支 20 余人的通聯隊伍,深入各地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全面了解大家的需求,為小記者站的建設提供精準的指導,也為小記者和指導老師們有針對性地提供專業培訓,并安排專人負責小記者活動的開展。6 月 21 日,雨湖區站正式授牌。湖南教育報刊集團小記者首席講師鄭司南現場為與會人員授課,從小記者的介紹、如何寫好新聞稿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講解。
授牌儀式上開展“第一堂課”,這已成為小記者站的慣例,目前已講授20 余堂。集團專門配備了多位專業講師,為指導老師和小記者“啟蒙”,讓大家走好、走穩“第一步”。
不僅有面對面的線下培訓,還有大范圍的線上授課。今年 5 月 6日晚上,集團召開小記者工作線上交流會,省內 23 個縣(市、區)小記者站全體指導老師參加了會議。小記者如何寫稿和投稿?短視頻如何拍攝及剪輯?編輯們圍繞小記者站工作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全方位的培訓和答疑。此次線上會議持續了 3 個小時,老師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集團新媒體部負責人介紹,以后這樣的線上交流,要成為工作常態,定期舉行。
各地縣市區教育局和學校也紛紛加強了培訓。衡陽縣教育局在集團現場輔導和集團線上綜合指導的基礎上,建立專門的工作群“衡陽縣小記者站”,由縣站的指導老師對各分站站長、指導老師進行培訓,相關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提升快速,效果明顯。培訓師資堅持學校擇優和縣站派送相結合,確保小記者培訓工程有效實施。
兩年來,讓人們驚喜的是,小記者優秀作品不斷涌現,越來越多好故事、好聲音被小記者們唱響三湘大地。
2023 年春節期間,芷江站的曾一可、龔柏源、楊睿宸等十多名小記者拿起話筒,以童眼看家鄉,通過鏡頭記錄當地春節美食、風俗,創作了一系列短視頻報道,向外界展示了大美芷江的濃濃年味。
第八個“中國航天日”,新田縣蓮花學校開展“航天點亮夢想”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小記者們緊抓熱點,用色彩鮮艷的畫面,飽滿且富有吸引力的細節,很好地展示了當地學子的精神風貌,將“航天”的種子播撒在學生心中。
今年 5 月 25 日,衡陽縣站西渡鎮中心小學小記者胡雅菡從新穎的角度,用生動的語言、細膩的情感,描繪了一位愛“撿垃圾”的校長。
……
據統計,僅 2022 年 9 月以來,湖南教育新聞網就推出了 2000 余篇圖文和短視頻報道,全網總點擊量破2億,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放眼整個網絡,一篇稿件、一條視頻好像海洋中的水滴,或許是那么微不足道,但在小記者的心中,卻極具分量。一篇稿件,一個視頻,就會給小記者帶來全新改變。
“不是很出彩”,這是芷江上坪學校學生劉永榮成為小記者之前,對自己的評價。為了突破自我,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劉永榮過五關,斬六將,擊敗多名參賽選手,最終當選為一名小記者。
但是,小記者這項工作并沒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簡單。猶記得第一次采訪,對象是學校一位不茍言笑的領導。采訪時,劉永榮把緊張“寫”在了臉上,現場氛圍異常沉重?!拔也钜稽c堅持不下來?!碑敃r的他有些氣餒。
指導老師認真地分析了劉永榮的不足,并向他建議 :作為一名小記者,一方面,要敢于開口說話,待人要熱情,要微笑,要友善 ;另一方面,要善于傾聽,善于提問,善于引導。他將這些要點牢牢記在心中,并付諸實踐,一次比一次進步。
隨著劉永榮的名字多次出現在報道中,那個曾經不太出彩的男孩,慢慢變成了大家學習的榜樣?!靶∮浾咦屛页砷L,讓我體會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f事雖然開頭難,但只要不退縮,用心去做,相信再大的挑戰也不是難事?!?/p>
對于“劉永榮們”來說,小記者這個身份也許是短暫的,但小記者帶給他們的成長卻是永恒的,將成為他們心中永遠無法忘卻的色彩。
小記者站不僅讓孩子們收獲了成長,也讓指導老師有所得、有所獲。
“以前,我也拍過視頻,但是真正學拍新聞短視頻還是從指導小記者開始?!鼻挤际呛怅柨h西渡鎮濱江學校小記者站的指導老師,拍攝第一個新聞短視頻時,她還有些手足無措?!熬庉嫃呐臄z的角度、素材的選擇以及視頻的剪輯等方面,非常耐心地指導我?!?/p>
第一個視頻反響很好,屈芳芳得到了衡陽縣教育局還有學校領導的肯定,這給了她無限動力。在她的指導下,小記者的好幾篇作品在湖南教育新聞網上發表,如《我有一只小白兔》《豐收的雨》等。
“后來,我還陸續制作了幾個視頻,并在衡陽縣小記者站會議上為大家作了經驗介紹??粗⒆觽円稽c點進步,越來越自信,我滿心都是驕傲!”小記者指導老師的這份工作,帶給屈芳芳的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與擔當。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學校越來越多的校園活動和育人成果,通過小記者們的鏡頭和筆端,被“送”進了千家萬戶。
“看了小記者的報道,我才知道原來學校有那么多豐富多彩且極具意義的活動?!薄拔以趯W校視頻報道中,看到了我兒子,我為他自豪!”……根據反饋,小記者工作還得到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一系列作品在社會群體中獲得了極好的反響。
眼里有光,心中有愛,筆下有義,腳下有路,湖南教育報刊集團的小記者們正向著光明與溫暖,大步向前。
王樹槐表示,接下來,湖南教育報刊集團還將進一步聚合集團內以及全省乃至全國各類專家資源、活動資源、內容資源,凝練核心培養理念,完善小記者培養體系,建設小記者課程資源,充實豐富小記者各類活動,積極推動各地各校將小記者活動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工作,推動小記者站成為獨特的育人大平臺,引領孩子們身心全面成長。
他期待地表示,“小記者”這棵大樹,必將蓬勃出更大的生命力,為我省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來自:湖南教育新聞網(撰稿:余杏 陽錫葉)
一審:劉驍帆 何磊
二審:羅趙華
三審:王志華